平棉集团李树生:攻克行业技术难关 为企业培养优秀技能人才

发布:2024-03-27 09:26:07   来源: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评论:0 点击:
本文导读: 他,潜心钻研在喷气织机上试纺麻纺织物,做了一次又一次试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攻克了这个行业性的技术难关,实现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本文关键字:李树生

  他,潜心钻研在喷气织机上试纺麻纺织物,做了一次又一次试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攻克了这个行业性的技术难关,实现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他,是企业的“一线技术英杰”和“一专多能人才”,并被评为“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纺织大工匠”,中国棉纺行业“传承大工匠”,带出的36名高徒,都成为生产骨干、优秀员工或技术能手。
 
  2018年底,河南平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对企业产品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尝试生产麻纺织物。由于麻纤维和纱线的特性问题,当时市场上麻纺以剑杆织机织造为主,用喷气织机生产麻织物的寥寥无几,生产效率非常低。平棉纺织集团织布车间技术攻关组组长、设备工艺调试高级技师李树生扛起了攻关的大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要用服役30年的老喷气织机来生产麻织物。如何纺麻纺纱?这对于几十年来生产棉纺织物的设备、工艺和人员来说,是全新挑战。
 
  上机初始,一台试织上机,一周都没有织出一米好布,李树生在机上调试了几天几夜,就差把车拆了重装,可还是没有丝毫进展。一边是开不起来的车,一边是领导们的热切期待,李树生顿觉压力巨大,患糖尿病多年需每日打针稳定血糖的他体重急剧下降。他一头“扎进”车间,重新梳理攻关思路,让自己的思维完全从棉织“跳”出来,将麻纱特性结合织机特性,在引纬和开口工艺上下功夫。经过N遍的正交工艺数据试验,终于有了一点点进展,生产机台能开起来了,虽然效率只有60%左右,这证明李树生研究的方向是对的,只是还需要设备基础专件和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但接下来,下机布在灯光下的检验结果给李树生浇了一瓢冷水,边部纱线都是似断非断,经不起撕拉,刚有的一点成就感瞬间无影无踪。李树生暂时放下效率问题,对质量问题进行探究,从纱线似断非断的位置和形态分析,判断出适用于棉织物的边撑刺环专件不适合织麻织物。于是,他找来机配件供应商的资料,翻阅查询专件的类型和适用性,选购了合适的配件。新的刺环专件到厂后,李树生第一时间进行安装,跟踪调试观察,多次反复试验,检验质量终于达标了,麻织物试织成功了。
 
  随着麻织物的试织成功,企业的批量订单接踵而至,从低支纱到中高支纱,从非弹力纱到弹力纱,从麻混纺纱到麻纯纺纱,从单纺到交织,从干纺到湿纺;车速从每分钟400转到500转,进而到每分钟600转;生产效率从60%到70%、80%再到9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从0到60%,再到目前的85%以上。至今平棉集团已完成麻纺织物订单2500多万米,创造利润3000多万元,麻纺织物产品的效率、质量和交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成功拓展了企业的市场。
 
  从事织机设备维修、工艺调试30多年来,李树生不断进行学习总结,从有梭织机到无梭织机,从消极开口到积极开口再到电子多臂开口等不同开口形式的织机中,摸索探究不同机型的品种适用性及最佳工艺状态,对各种机型的织机性能熟知于心。在公司同事们眼中,李树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岗位上坚守。
 
  李树生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积极参与公司新品种研发工作,成功试织新品种386个,创造经济价值2000多万;完成技术革新项目13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车间织机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设备基础的夯实,无不渗透着李树生的付出和汗水,他成为集团公司的劳动模范、一线技术英杰、一专多能人才。
 
  “作为设备工艺技术员,我们始终要在生产车间的最前沿,哪里有问题,就应该出现在哪里解决问题。”李树生说。在企业开发莫代尔细旦涤纶混纺系列产品时,由于莫代尔原料价格比较昂贵,开发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加快试织成功,李树生进行研究分析,反复测算,制定品种上机前的生产技术措施……但是,实际生产总是和预测有偏差,面对实际上机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李树生沉住气、稳住神,不分昼夜跟踪观察,他在织机上一趴就是半天,有时夜很深了,还能在车间见到他在反复测算、调试……正是他这样孜孜不倦的努力,莫代尔细旦涤纶混纺系列产品试织一次成功,平棉集团开发出的这项新品种也填补了河南省内的产品空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李树生带出了36名徒弟,如今他们都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和岗位技术能手。在带徒上,李树生总结了“四勤”:一是嘴勤,勤说、勤讲,诲人不倦。遇到徒弟不清楚的问题,李树生就反复讲、不厌其烦地讲,还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笔记和总结,直至徒弟们弄懂为止。二是手脚勤,多动手、多上手亲自示范,多到生产现场,多到织机上言传身教。三是勤学勤练,做到打铁还得自身硬。每当车间的新品种上机时,李树生总是提前翻阅书籍,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做到有疑必究,有问必答。四是分析勤,对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李树生觉得,在生产岗位上,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本文来源: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免责申明:
    中国家纺产业网尊重各行业网站及各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有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中国家纺产业网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请点击登录注册。

上一篇:要基业长青,必须是“使命驱动”!高德康谈民族品牌塑造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