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技进入新赛道 这些新型纤维材料和技术你都知道吗?

发布:2022-12-01 10:20:17   来源:纺织科学研究   评论:0 点击:
本文导读: 随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纤维科学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前沿,而纤维技术也成为影响和引导现代工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关键字:纺织科技

  随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纤维科学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前沿,而纤维技术也成为影响和引导现代工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材料显示出作为智能和高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日前表示,纤维产业已经进入新赛道,原料、聚合、加工、成形过程被赋予科技、环保、智能新概念,以智能化、超性能、绿色为特征,对传统产业集群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变革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将是研究方向。
 
  新型气凝胶纤维、壳聚糖纳米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在智能纺织品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激光辅助熔喷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减少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中对于聚丙烯的消耗。
 
  新型气凝胶纤维可实现
 
  数字纺织品的信息加密功能
 
  信息时代,在软件、设备中对信息加密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服装中也能信息加密,就能实现如同科幻片里的特工一样炫酷的效果。
 
  近期,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学同研究员课题组以Kevlar纳米纤维为原料,通过液晶纺丝、动态溶胶-凝胶转变、冷冻干燥、冷等离子体疏水等步骤,制备了不同砌块取向度的纳米Kevlar液晶(NKLC)气凝胶纤维,该成果将科幻照进了现实。
 
  超疏水NKLC气凝胶纤维可以在气凝胶和凝胶状态之间循环转换,而不同砌块取向的凝胶纤维在偏振光下显示出不同的亮度。基于这些性能,用高低取向的NKLC气凝胶纤维机织或刺绣的数字纺织品可以在1m2内实现高达6.0Gb的信息加密和按需解密。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信息存储纺织品方案,用两种不同砌块取向的气凝胶纤维表示0和1,每8根气凝胶纤维组成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长度8根纤维的直径之和,宽度根据机织方式计算。如果光纤直径为10μm,字节宽度为2μm,那么每平方厘米的信息织物可以存储62.5万字节,每平方米可以存储6.0Gb的信息。由于该数字纺织品可存储大量的信息,且显示出良好的信息安全性,故其在信息加密、按需解密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冷暖自知,温度自调节智能服装
 
  大幅提升穿着者舒适度
 
  卡塔尔世界杯的现场,主办方在露天修建了空调,使处在热带沙漠的卡塔尔体育场内保持了舒适的温度。除了安装空调这种豪横的降温措施,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院范金土教授团队开发了一款能够随着温度改变而自适应调节温度的服装,不仅能够夏季清爽,还能冬季保暖。
 
  该服装由传统纱线编织而成,正面和背面有矩形镂空,这些镂空上覆盖有致动器。这些致动器由大量金属和塑料制成的超薄轻质条带组成,当佩戴者感到温暖时,这些条带向外卷曲,使人的体温降低。相反,当佩戴者感到寒冷时,条带变平,抑制热量溢出。
 
  聚乙烯(PE)的主链上有许多C—C键,其线性热膨胀率比典型纺织材料(例如尼龙和聚酯)高得多。在PE薄膜上沉积金属层,就得到了双层结构。在炎热的环境中,下层的PE膜会膨胀,但上层的金属层几乎不会发生变化。两层材料的热膨胀能力不匹配,异构双层致动器将向环境弯曲。在此过程中,镂空部分可以直接将人体红外辐射传递到环境中,同时增强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强化散热效果,以达到冷却的目的。在寒冷的环境中,金属化的PE薄膜致动器将恢复其原始的扁平形状。在这种状态下,致动器可以将红外体辐射反射回皮肤,同时抑制由其低红外发射率引起的外表面(Cu层)的红外辐射,从而有助于抑制身体散热并保持身体温暖。
 
  壳聚糖基自供电传感纤维
 
  可用作家居智能开关
 
  壳聚糖是由废虾壳中提取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得到的产物,近期,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董凯副研究员就利用壳聚糖,进一步制备成纳米纤维,并通过静电纺丝包芯纱技术将壳聚糖纳米纤维紧紧包裹在镀银锦纶纱上,制备出壳聚糖基自供电传感纤维。
 
  壳聚糖基自供电传感纤维具有超轻、高强度等特点。其长度为20cm,重量仅为0.023g,且可以承受200g的重量而不断裂。此外,由连续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壳材料牢固地附着在导电纱周围,有利于生产非常柔软、稳定的壳聚糖基自供电传感纤维。即使打结再解开后,该纤维仍然具有完整、包裹紧密的结构。壳聚糖基自供电传感纤维的力学性能与纤维中芯导电纱的力学性能相似,可以通过调整或更换导电纱来控制纤维,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要求。基于壳聚糖的自供电传感纤维可以集成到服装中用作自供电传感器,研究人员将该装置作为智能开关传感器控制家用电器(如台灯、监视器、风扇和加湿器等)的启动和关闭,显示出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前景。
 
  激光辅助熔喷技术减少一次性医用口罩
 
  80%的聚丙烯消耗
 
  聚丙烯纤维是目前应用于口罩等空气过滤领域的核心材料。每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消耗约0.7g熔喷聚丙烯纤维;而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每年仅口罩就消耗超过115万吨聚丙烯,并产生相等质量的白色垃圾。降低聚丙烯纤维直径可显著提升过滤性能并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基于此,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伍晖副教授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赵立豪副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新型熔喷技术,用于制备聚丙烯纳米纤维。该方法在传统熔喷的基础上,通过CO2激光快速加热喷丝孔处聚丙烯熔体,使之处于过热状态以极大地降低其粘度,进一步获得了熔喷聚丙烯纳米纤维材料。基于此技术,性能达到国家标准的一次性医用外科手术口罩所消耗的聚丙烯纤维质量从每片约需0.7g下降到每片约需0.13g,降低了80%。
 
  激光辅助熔喷聚丙烯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空气过滤性能。面密度为3.9g/m2的聚丙烯纳米纤维膜的PM0.3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而实现相同过滤效率,传统口罩中聚丙烯纤维的面密度需达到20g/m2以上。此外,激光辅助熔喷与传统熔喷兼容性良好,可实现激光辅助熔喷聚丙烯纳米纤维的连续制造。
(本文来源:纺织科学研究)
免责申明:
    中国家纺产业网尊重各行业网站及各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有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中国家纺产业网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请点击登录注册。

上一篇:探访“拉伊卜”生产车间:手工缝制 “鼻梁”设计赢得订单
下一篇:前三季度我国家纺行业运行情况如何?

分享到: 收藏